时间小知识
本站首页 春节倒计时 联系我们

   时间小知识

古代靠 “圭表” 测时间,现在靠计算机算

古人没高科技,就用 “圭表”(一根立在地上的杆子)测日影:每天中午看杆子的影子长度,影子最短的那天是夏至,最长的是冬至,再把中间的日子平均分,算出其他节气时间。

现在更精准: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位置,结合地球公转的轨道数据(比如地球绕太阳的速度不是完全均匀的,近太阳时快、远时慢),用计算机算出精确到秒的交节时间。

时间差的来源:

地球公转速度不匀 + 闰年补时 地球绕太阳转不是匀速的,比如 1 月离太阳近(近日点),转得快;7 月离太阳远(远日点),转得慢。转得快的时候,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短,交节时间就会提前;转得慢的时候,时间长,交节时间就会延后。

再加上 “回归年多 5 小时 48 分”,每年的交节时间会比上一年差个十几二十分钟,攒几年就会差出几小时,所以咱们看不同年份的节气时间,会差几个小时甚至半天。

“一盏茶”时间量词:指饮用一盏茶的时间,存在两种解释,分别为10分钟和14.4分钟,常见于古典文献及口语表述。

说法一: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周有七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2小时)有八刻,一刻(15分钟)【古时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钟一刻,约15分钟一刻】,一盏茶(10分钟)有两柱香,一柱香(5分钟)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弹指,一弹指(10秒)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说法二: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为什么出现14.4这个数字?因为古人将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一天有1440分钟,每刻就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至于“一炷香”究竟是多长时间?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种认为“一炷香”是30分钟;第二种认为“一炷香”等于一小时;第三种认为“一炷香”只有5分钟。

另外,汉语里的刹那、瞬间、弹指、须臾都是形容时间的短暂。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 首先刹那、瞬间、弹指、须臾这些词语实际上它来自古代印度,都是佛教用语,多为音译。古代印度梵典《僧祇律》(也叫《摩诃僧祇律》)有这样的记载: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昼夜(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 如果与现代时间(一昼夜为24小时)对比,一刹那只有0.018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弹指为7.2秒、一罗预为144秒、一须臾为48分钟。 一日一夜=30须臾=600罗预=1.2万弹指=24万瞬间=480万刹那。所以,虽然刹那、瞬间、弹指、须臾都是形容时间的短暂,但是从时间长短上来看:一刹那 < 一瞬间 < 一弹指 < 一须臾 。


古代人没手机没钟表,怎么知道几点了?

别慌,这4个古人的“计时器”能帮你轻松解答。 有靠太阳影子“报时”的圭表,有滴水就能记时的漏刻,北宋还造出了能自动报时的水运仪象台,比西方早了几百年!

今天就把这些有趣的古代计时知识讲清楚,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帮他们理解“一炷香”“一盏茶”到底是多久,快带孩子一起涨见识!

古代计时工具

古代计时工具

十二时辰

古代时间单位换算


天安门广场的升降旗时刻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每天不一样?

天安门广场国旗升降时刻分别是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刻,寓意伟大祖国与日同辉、繁荣昌盛。

根据太阳每天自地平线东升西落的自然规律,现代天文学建立有高精度的太阳位置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准确计算出任意瞬间太阳的位置,并推算出太阳运行到某个特定位置的瞬间时刻。

同一日期不同地点太阳出没的时刻各不相同,同一地点太阳出没时刻也随日期变化而变化。天安门广场国旗升降时刻是按照天安门广场所在地点的经纬度,计算出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时刻所确定。

2025年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时刻表



za.43300.cn 时间小知识 春节倒计时网 http://www.43300.cn/